我爷爷八十岁时,牙全不管用了;但他重吃,大鱼大肉、浓烟酽茶地过了一辈子。记得他八十六岁过世前也常嘴馋,每次母亲总细心地把乌鱼子、鲍鱼之类他最喜欢的食物做成像婴儿食物般的泥状,给爷爷办一桌“盛筵”。那是头一次我感觉到,不管多老,快乐地吃饭就是在诉说生命的欢喜。
我也看到九十六岁辞世前的奶奶,即使年迈,仍然每天慎重愉快地进行她的每一餐。奶奶六十岁后突然决定吃素,她的餐点简单,但形式异常隆重,每餐费时约一个钟头,好好吃、慢慢享受,让一旁的人不禁要怀疑,她的盘子里盛的到底是什么山珍海味!奶奶是四十年的糖尿病患,但是食禁没有影响她好好吃饭的决心,更没有干扰过她进餐的快乐,那些陪伴着奶奶吃饭的日子里,我学到该如何在病中好好生活!
婚后,我跟每个母亲一样,照顾过孩子无数次的病急与病弱,在那些特别心急难过的分分秒秒里,我总是更费心思打理吃饭穿衣这些小事。留意屋里的光线与空气、更换床单枕套比平常勤奋用心。孩子醒着时不忘给她们一点开心的音乐,病中的用餐更是心中的一件大事。
当我在砂锅中熬一碗粥或炖一锅汤时,许多忧虑彷佛都在细心的搅动与炉火的照顾中获得了释放。病床上小小的活动餐桌,仔细铺上一块最活泼的餐垫。朴拙的砂锅、开胃菜小盘与小钵都比平常更细致。虽然孩子们不见得都因此而胃口大开,但是累乏的脸上总会露出片刻笑容,在那柔弱的笑容里,一个母亲能得到很大的安慰。
我曾在曼谷的康明医院动过手术,医院从各五星级饭店请来厨师轮流掌厨,作为服务与公益活动。病人可以在电话中选择自己的餐点,如果来探病的家人要用餐,除了院内环境优雅的餐厅之外,还可以请厨房把餐点送到病房中。他们送餐的时候,推着铺桌巾的活动餐桌,就跟饭店中的到房服务一模一样。桌上有花,餐盘覆着高盖,但这样的服务却仅收合理的价位。我总觉得,生活中能有一些办家家酒的心情就能使许多异想成真。在曼谷七年,常常可以看到这些生活中的温柔与趣味。
有一次,我照顾大女儿四天不退的发烧,高烧起退之际,她汗涔涔地湿了一枕套。每当我帮她换枕套、换衣服时,孩子虽然虚弱却总会笑着说:“谢谢!好舒服!好香!”那一刻,我觉得当母亲真好,就在洗烫这些衣物里,爱可以化成行动;在每次的喂食中,担心自然地缓和许多。
第四天下午,Abby好多了,她半倚在床上和我聊天说话,我走去拉开床边的落地窗帘时,一阵雨过天晴的轻松涌上心头,于是回头对她说:“去冲个澡,我们走到巷口那家小店去吃块蛋糕。”孩子笑了起来问道:“为什么?”我忍不住向前抱住她说:“因为你已经病了四天,很需要一点鼓励,而且,妈妈也需要。”
在那天携手漫步的幸福里,孩子和我都体会出,有时病了一场也不是坏事,它让我们领悟出生活中更积极、更该珍惜的每一面;即使生病,生活也要好好过,餐餐都要好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