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灿《士兵花名册》:把热血与忠诚化作英雄诗

范文选手

时间:2019年12月01日 .共发0篇. 0关注

我和陈灿同志认识是在2011年秋天,他个头不高,很敦实的样子,话少,谦逊,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后来慢慢熟悉起来,一天晚饭后散步谈到文学创作时,他对我说他也喜欢写诗。我很高兴,说:“有作品请送我欣赏下。”于是他送来那时刚刚出版的诗集《抚摸远去的声音》。

草绿色的封面,透出青春的活力气息。读了他的诗才知道,陈灿同志曾为保卫祖国身负重伤,在病床上躺了两年多。但无论在前线战斗随时准备为国牺牲,还是经受着巨痛煎熬,陈灿同志始终没有放弃对诗歌、对文学的由衷热爱。前线没有纸,就写在香烟包装纸上;躺在病床上一动不能动,就口述请护士记录。他的诗,在前沿阵地上传看,提振战友战斗的勇气;在后方医院里传诵,鼓舞战友们战胜伤病,重回保家卫国的前线。他刚能下床时,拄着双拐,给一同养伤的战友朗诵《双拐》,把腋下的双拐赞美为人生河流中的双桨,在医院引起强烈反响。2012年,在杭州举行的“战士诗人陈灿诗歌研讨会”上,陈灿同志又一次朗诵这首诗,我和在场的许多人都深受感动。

经过700多天的艰难治疗,甚至把腰间的骨头取下补到腿上,陈灿同志奇迹般地伤愈了。作为原南京军区第一师穿着军装上大学的两位战士之一,他走进杭州大学中文系。部队转业后,陈灿同志到浙江省委部门工作,经历过多个重要岗位,繁忙工作之余,他一直没有放弃对文学的热爱,笔耕不辍,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丰硕成果,还到中国作协下属的鲁迅文学院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交流,把自己战斗、工作、生活的经历体会与其他作家朋友分享。

虽然卫国战事已过去许多年,但那段烽火连天的日子永远留驻在陈灿同志心里。近年来,他数次重返当年战斗过的地方,缅怀牺牲的战友,考察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在反复回忆、思考、体味已经逝去的战斗生活。“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些情感的激荡和思考的成果,陈灿同志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集成了这本《士兵花名册》。说是“士兵花名册”,其实诗中并没有哪一个战士的具体姓名,可以说这是“一位老兵对众多老兵与老兵精神的捍卫”。

陈灿同志是以军旅诗步入诗坛的。他的诗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反映了一个战士诗人的崇高使命和强烈责任感,催人进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同时,他也在诗歌艺术上努力探索,他的诗韵律节奏、形象塑造、氛围营建等方式手法的运用都较为纯熟,与主题思想相映生辉,能把主旋律内涵与现代艺术创作成功结合,殊为不易。正如军旅作家李存葆在读了陈灿的《士兵花名册》后所说的那样,虽然诗人现在已经脱下军装,但依然保持着军人情怀,而且笔下始终书写反映军旅生活的作品,一直为军队、为战友倾注着情感。诗人怀着对国家的赤子之心、对军队的血肉情缘、对战友的一往情深、对故土的至深爱恋,以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无限敬意。这是一个真正经历过血与火考验的战士对国家、对亲友、对生活、对美的独特心领与神悟。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把艺术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推出更多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陶冶高尚情操的优秀作品”。衷心希望陈灿同志能牢记这一要求,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深入生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汲取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提升艺术造诣,持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逐梦之心永驻,艺术之树常青!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