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诗歌家谱》:追寻并弘扬新时期大学生

范文选手

时间:2019年12月01日 .共发0篇. 0关注

“大学生诗苑”是甘肃的文学期刊《飞天》于1981年2月创办的一个栏目,截至2014年2月,33年来,共编辑出版了212期,发表了全国462所高校的2003名大学生诗人创作的诗歌4338首……《大学生诗歌家谱》书写的正是“一部诗人辈出、佳作纷呈、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史无前例、载入史册的‘大学生诗范’创办史”!

开宗明义,姜红伟在阐述“大学生诗苑”的贡献、意义及影响时做了全面而精辟的评价。他说:“大学生诗苑”是中国新时期诗歌史上创办时间最长久、培养诗人最众多、社会反响最广泛、赞誉名声最响亮、读者受众最广泛的名牌诗歌栏目。它的创办,是中国80年代诗歌史、期刊史、文学史乃至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不但为甘肃新时期诗歌的兴盛发现和培养了众多优秀诗人,而且引领了80年代新诗潮,掀起了一场空前绝后的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并最终为第三代诗人的崛起输送了大批骨干力量,为中国当代文坛培养了大批卓有成效的诗人、作家、评论家和其他各个领域的杰出人才,其影响之深远、意义之重大、价值之卓越、贡献之突出,形成了一种空前绝后的“大学生诗苑现象”。因此,该栏目被大家公认为“中国新时期校园诗歌的渊薮和滥觞”……

我曾用“狗撵兔子”来比喻文学期刊编辑的工作状态——一期刊物刚刚发稿,可以长出一口气了,可这口气尚未出完,下一期发稿的日期已迫近了……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便成为我们这类编辑的常态。不过,如今静下心来读姜红伟的《大学生诗歌家谱》,倒是有了几多感悟。

首先,文学是时代的产物,只有顺应时代,跃动着时代精神,才能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发展状大,形成影响深远的潮流。上世纪70年代末开启的新时期,荒废了十多年的高校开始招生,累积了十多届的高中、初中毕业生中的有志者,通过考试涌进了高校,他们除了如饥似渴地读书外,也开始了关于社会、历史、人生、命运的思考……而思考的所得所感呢,便产生了强烈的倾诉欲望,而倾诉最便捷最有效最容易运用的文学形式就是诗歌。正当这股青春诗潮在莘莘学子胸中涌动之时,《飞天·大学生诗苑》适时地于1981年2月创刊。

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生了《飞天·大学生诗苑》,而《飞天·大学生诗苑》自然就变成了莘莘学子们放飞诗歌梦想的平台。她开创了一个诗歌的新时代,同时又融入了这个伟大时代,成为了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华彩乐章。

其次,文学是神圣的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开创,更需要坚守。就开创而言,1981年的《飞天》已积累了创办“大学生诗苑”的历史及现实的“土壤”条件。李季、闻捷二位大诗人1958年来甘肃,成立了甘肃作家协会并分别担任主席、副主席,同时兼任文学期刊《红旗手》(《飞天》的前身)的主编、副主编。诗人办刊,自然突出了诗歌特色,并且成为了《飞天》的传统——诗歌至今仍被誉为《飞天》的“拳头产品”。办出诗歌特色,自然需要诗歌编辑,至1981年,《飞天》除主编杨文林、副主编段玫是诗人外,先后加入的诗人编辑还有于辛田、诗日新、李云鹏、何来、张书绅、老乡……也就是说,诗人编辑名副其实地占了编辑部的半壁江山。因此在编辑部,关注诗歌创作、关注诗歌潮流已蔚然成风。正是在这种浓厚的诗歌氛围中,诗歌编辑亦是诗人的张书绅敏锐地发现了诗歌来稿中大学生的诗作所占比例日增,这些稿件虽显稚嫩,但充满了青年人的朝气,跃动着时代气息,负载着他们的理想与情感。于是他萌生了办一个专门发大学生诗歌栏目的构想——这便是“大学生诗苑”的缘起。张书绅的构想得到了编辑部同仁的一致认同,从构想的提出到主编杨文林拍板,再到此栏目的开办,一共只有20天……

“大学生诗苑”的创办,不仅受到大学生的欢迎,而且受到了文学界、特别是诗歌界的高度评价。诗歌理论家谢冕、孙克恒,老诗人公刘等纷纷撰长文推介褒奖。

创办不易,坚守亦不易。“大学生诗苑”创办至今近40年了(《大学生诗歌家谱》为了成书的需要只截取了33年)。这期间,主编换了四任,编辑也从“30后”、“40后”延伸到了70后、80后……许多栏目都“与时俱进”了,唯有“大学生诗苑”历经风雨坎坷仍在“丛中笑”。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源自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诗歌情缘至今不绝如缕,这说明办刊人的执著与坚守——矢志不渝,薪火相传,咬定青山不放松……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事在人为。姜红伟的《大学生诗歌家谱》从头至尾都在告诉你“飞天·大学生诗苑”的成功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诗人编辑张书绅,他是这个栏目的首倡者、奠基者、开创者、开拓者。书中,随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感受到他对诗歌由挚爱而神圣而敬畏而虔诚而付出而奉献的高尚情怀……在访谈及文章中,有人回忆他对稿件不用则退,退则附有意见;有人见证了他上班时处理不完的诗稿,下班后成包成包地带回家中加班加点“开夜车”;有人回忆,他把对诗稿的修改意见用铅笔写在诗行的旁边,一是便于作者对照体会,二是作者若要另投其他报刊,将其轻轻擦掉,免其重新誊写……细节透露真实,真实愈加感人!

对人生而言,付出、奉献与亏欠、牺牲是硬币的正反两面,张书绅明乎此理,却无怨无悔。首先亏欠、牺牲的是自己的创作。上世纪60年代初,张书绅凭着自己的创作实力,已成为甘肃为数不多的能在全国“亮相”的诗坛新秀;他满怀文学梦想参加了1965年的全国“青创会”,可命运安排他“为他人做嫁衣”。他穷其一生只出了一本书——就是那本他生前自己编好病重付梓、去世后才由他儿子分送文友同事的《张书绅诗文纪念集》。据说还有一本《张书绅新诗300首》,是他退休后十多年为圆未竟的文学梦,支撑着病体,青灯伏案呕心沥血的“收官”之作,至今仍存在孩子的电脑里。其次,亏欠牺牲的是自己的健康。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其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至于亏欠妻子、孩子、家庭的,就不必细说了……

“平凡而伟大的编辑”,真的是实至名归。

《大学生诗歌家谱》看起来是在写《飞天》的一个诗歌栏目“大学生诗苑”的创办史,实际上追寻并弘扬的是新时期大学生的文学精神!

(《大学生诗歌家谱》姜红伟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10月出版)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