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朵花开的时间【论语一百】营员心得
每天天蒙蒙亮便起床,快速洗漱集合迎着朝阳蹭破露珠开始了一天的晨练,与山一体呼吸,与云一同吐纳,然后回到教室,开始了一天紧张而有序的读经生活。纯粹的读经,不加注解,不解文意,只是将原典反复的读着读着,一遍、两遍、十遍只至百遍。这将是我近一个月的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躲进小楼成一统”,是什么让我来选择这样看似枯燥的生活呢?—张虎提(论语一百)
指缝间很宽,时间很长,悄悄从指缝间溜走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过了半月了。对《论语》又更亲近了些,有时读着读着觉得好像能理解其中意思,但一细细品味似乎意味深长,没时间多想,便又跟上大音小队的脚步沉浸在读经的世界里。—徐婷婷(论语一百)
我用尽各种办法让自己专心读经,耳朵听到自己嘴巴发出的声音,坐直亦或站立,我忽然明白了经典中一些语句在讲什么,文字都想有了生命,我越读越有劲儿,越读越欢喜。读到《季氏第十六》事,孔子对冉有、季路的对话时,竟感觉自己就在场,圣人说话的神情与语气都可以感受到,顿时心中充满法喜,这是否就是大家所说的“与圣人对话,穿越时空”的感觉呢?—王莎(论语一班)
周六晚课电影《地球上的星星》,更令我振奋,教育啊教育,教师啊教师!教书育人,怎样教书又怎样育人,我们真该静下心来想想了。孩子不是罪犯,不是敌人,当我们在面对他们的犯错时,为何只能呵斥。谩骂甚至体罚,就不能听听他们的感受吗?沟通很重要啊!打,是打不出好学生的,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才是当下每位教师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多给孩子一句鼓励的话,哪怕为他们竖个大拇指也许在他成功的路上就会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实不该啊,只能说,抓紧悟,即刻改,不断提高,提升自身素质,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的老师。感恩徐老师推荐这部电影及精彩点评,受益匪浅。—张杨(论语一班)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是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救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今天,我又认识了一位中国的脊梁——熊十力先生。熊先生始终不忘自己的责任,他四处讲学,竭尽全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熊先生有坚守真理,敢说真话的勇气和气魄。熊先生一生坎坷,在文革中,“身心俱受摧残”,但这些伤害的只是他的皮肉,他的坚持与筋骨,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 恢复生命的学问,把汉家传统重建起来,这是熊先生的功劳,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感谢他。—崔艳玲(论语一班)
读《经典教育与文化关怀文集》,这一周才理解此书名之适矣,全书教人,不离经典,渐悟经典之重力之魅力。以前读书,简单地看内容,感悟故事情节,便以为是读书也。读了关怀文集,才知治学大有深度,非简单念之。我这近三十年所获文章,不过星星点点,至于连点成线,线动成面,面对成体,可谓杳杳无期矣。悟之于此,不禁汗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申紫贺(论语一百)
天真岁月不忍欺【论语一百】营员心得续
王财贵教授在书里说,读到感动真切的地方,就要去实践。我觉得《论语》并没有在突然之间,就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更多的是细水长流、潜移默化的改变我。慢慢的,做事情会多为别人考虑,会懂得宽恕,会提升自己的眼界,不为一些小事烦心。比起文学上的造诣,我更感激孔夫子在举手投足间向我们传递的君子之道。虽相隔千年,仍丹心不改。—李雪洋(论语二班)
《论语》读得多了,一遍一遍地用心去体悟,感觉就不一样了,好多句子就能忽然启发到自己,让自己心灵为之一颤,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读圣贤之语而不倦,说不定能达到与圣贤灵魂相通的境界呢!—田玉磊(论语二班)
在与人交流中我感受到每个生命的独特之处。当自己的善意与他人的善意碰撞时,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总之,第二次参加论语一百的这些天让我在读书之外收获自己生命的成分,更体会到读经的意义,并且坚定了未来的道路,我希望剩下的16天,先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读书触碰一个个真实的生命、诚挚的心灵。智者知人,仁者爱人。—孙猛(论语二班)
朱子读书法的核心是“居敬持志”,不止是读书,做任何事都应如此,就是要专精纯一。读书时,就把心思都放到读书上,双手捧着书,不要东瞧瞧,西摸摸,那样的话便只是嘴上念,却没有在心里激起半点涟漪,就算读了一百遍,也是“不曾读”。这一周,在老师的监督下,我们都挺直身体,专心致志,所以相比于第一周时,我们的状态与读书效果都上了一个层次了。—陈子月(论语二班)
我来自于天津师范大学的政治学博雅班,在这个号称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全国前五的学校,我们对教这门科目的老师有一种自然而然的敬佩与信任。而我的过错,自是由这里而始。一,“君子可欺也,不可罔也。”我跟随老师的思路而走,没有自己的方向;二,“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我没有真正把《论语》读透,却未“慎言其余”,是我另一大过也;三,“当仁不让于师”,正所谓“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才是传统文化的本意。盖其境界,中国早已远超只重法的西方,而德法兼重呀!—赵晓璇(论语二班)
现在我越来越赞同王财贵教授所言:中国文化是可以走向世界的。我们应守住人类传统文化的结晶,要用备受西方推崇的儒、释、道的人性哲学理念引领世界走向天下大同。吾过而能改,实善莫大焉。善己亦善人。我将把这股中华文化之自信传递给更多的人。岂不人皆见之,人皆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