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财”竟然是这个意思!

简号

时间:2019年12月01日 .共发0篇. 0关注

  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大学》,都知道文中有“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这么一句话,但是应该没有想到,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发财”二字,还别有一层意思。

  “发财”的真正含义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王有光撰写的《吴下谚联》一书中就专门有一条解释了“发财”二字。全文如下:今人相见,不论官民士大夫,开口即道“发财”,究之此二字出于何典?尝读《大学》治平章,言“不仁者以身发财”,朱子训为“亡身以殖货”。当局者迷,而旁观者,亦不思《传》既明斥“不仁”,《注》又指为“亡身”,乃以此作颂词,大谬千古。

  王有光指出“发财”二字出自《大学》的“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这一句。朱子《四书章句集注》对此句的注释是:“发,犹起也。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货。”所谓“以身发财”,按照朱子解释,即今日所说的拿命挣钱,要钱不要命。沉迷于其中,浑然不知,乐此不疲。旁观者也想不到这层,满口“发财”。

  祈求发财的人们

  有人会觉得王有光这种想法真是“迂儒哉”,“陋儒哉”!谁还去按照朱子的解释使用啊。也许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这个词时,确实没有恶意。可是这背后不也表现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吗。每个人都希望发财致富,坐拥千万。都在为更好的房子、车子等物质享受奔命不暇。这些所谓的物质享受,带来的不是人的全面发展,而是以牺牲自身为代价换来的。正如民间流传的那样:前半生拿命挣钱,后半生拿钱换命。这样的过程与结果,价值何在,意义何在。

  到这里我们只是讨论了这句话的后半句,前半句正好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仁者以财发身”。有仁德,有智慧的人会用财富来提升自己,从身至心。不仁之人,只会损害自身去谋求一时之利。所谓“以财发身”,可以是提高个人品德修养,可以用财富做造福百姓的事情等。

  朱子讲“散财以得民”,是不是为了收买人心,沽名钓誉呢。在《朱子语类》中给出了答案:不是特地散财以博取名声,花钱让人尊重自己。只是不把财富全都据为己有,与人分利。那么人们自然归附且受人尊重。这都是散财带来的效果。那些没有仁德慈善之心的人,只是一味地聚敛财富,丝毫不管自己的身心如何,不到精疲力尽不肯罢休。

  “但是财散民聚,而身自尊,不在于财,不仁者只管多聚财,不管身之亡也。”坐拥巨万,自然可以多做慈善公益事业,造福大众,自然被人感念敬佩,个人的成功与自尊心也能得到更好的体现。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同样可以“以财发身”:利不独享,共同发展。

  利不独享 共同发展

  天地之间人为贵,万物皆所以养人,如果迷失方向,心为物役,不亦悲乎。据《颜元集》记载,朱参两因为忧郁成疾病,先生开导他:“兄知天地之性,人为贵乎?万物皆所以奉人,故人贵;若以物役人,则不贵。”天地之性,人为贵的道理,世上万物都是用来奉养人的,所以人最尊贵;如果身为物役,那人就失去了自己的主体性。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有财富可以更好地改善生活、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财富不足也不能减少生活的乐趣,这才叫做“以财发身”。有的人,有了财富只会让自己丧失本性,娱乐至死,失去了财富又使自己陷入痛苦悲哀之中,戕害生命,这就叫做“以身发财”。

  “以身发财”

  “以财发身”者,有财可以提高生活水平,满足自身发展需求;无财也能安贫乐道,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无非是让自己过得更幸福。“以身发财”者,财富膨胀,利令智昏,心为物役;无财之时,终日忧戚,寝食无味。这样的“发财”又有何用呢。

  阅读提示:王有光,字观国,别号北庄素史。清代诸生。江苏青浦人。著有《素史》、《百物志》、《北庄清话》、《吴下谚联》四种。《吴下谚联》全书4卷,书中博采谚语,加以注释,亦庄亦谐,俗不伤雅,编排上尤具巧思。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