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关乎我们的终身幸福,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现在的我们,已经习惯了自由恋爱,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过去没有现在“自由恋爱”的风气,结婚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好像是要把婚姻大事交给其它人来决定,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想一个问题:这样的婚姻靠谱吗?双方是否能过得幸福快乐?对于这种制度,我们究竟是该大加批判,还是以理解的态度视之呢?笔者这里仅仅根据自己的研究,提供一个小的思路,抛砖引玉,以求方家指教。
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过去的婚姻,当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以缺少,但是也不是完全说孩子就能不决定。据现在有些学者的研究,比方说过去的徽州是受到程朱理学浸润的地方,要决定婚姻的时候,一般由男方家庭带着聘礼到门当户对的女方家庭去求亲,当然这位男孩也要出现,去拜见女方的父母。在交谈之中,他会展现出自己的一些特质,比如说人长得帅不帅、交际能力如何、学识如何,而女方家庭通过媒人和平时生活中的见闻会对这个男方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有一定的判断和了解,基本上都是差不多背景的家庭,生活上、观念上比较一致,比较能谈得来。而这位要出嫁的女儿虽然表面上不露面,却会躲在楼上或者门后偷偷看那位男孩子,她觉得满意了,就会向父母点头表示满意或者说类似的话出来,父母也觉得条件合适,都能谈得来,婚姻大概就有戏。然后双方会请算命先生合一下八字,如果的确八字也合,就可以正式定下来了。
古代婚姻子女并非完全不能做主
万一女孩子对男孩不满意,她一般就会用“我还小,还想陪在爹娘身边”之类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父母当然也会懂这是什么意思,一般也会听孩子的意见,决定不成婚。那怎么办呢?当然不是由孩子出面,一般会让父母出面,跟媒人说孩子年龄还小,不适合出嫁,此事我们再等等之类。一般得到这样的答复,求亲的家庭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就会打消念头。整个过程客客气气,没有伤害到任何人的面子,女孩子的意见是得到尊重,甚至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过去媒人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工作,她们要做的就是撮合婚姻,这个职业是要讲信誉的。大家都是街坊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有的时候日常聊天也会涉及到彼此之间的故事。如果说某个媒人介绍的婚姻幸福美满,那大家都会巴不得地请她来介绍婚姻,若是婚事被毁了,不幸福快乐的话,大家难免会有闲话,丢脸反倒是次要的,最主要的可能是媒人信誉被毁,没有人再请她撮合婚姻了。所以媒人介绍婚姻也会很谨慎,不会乱点鸳鸯谱。
古代介绍婚事女子的意见并非完全得不到尊重
要是把时间拉到先秦两汉时期,那就更加开放了,甚至今天有些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每年春天,春暖花开最美好的时间,当然也是人们最适合恋爱、结婚的时间了。这个时候,一个乡村或者部落,青年男女们常常会在风景最美丽的地方一起玩。通过出游、唱歌、跳舞、游戏等方式交流感情。这个机会就会很容易产生爱情的火花。而这些青年的父母们,对此毫不禁止,甚至加以鼓励,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找到合适的对象。这种传统,在今天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村落里还保持着。《周礼》里面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哪怕是男女私定终身,都不是什么问题,是被默许的。
先秦两汉的婚恋风气更加开放
至于传统戏曲里所说的那种女孩不愿意出嫁,父母却攀龙附凤、或是女孩看上对方了,父母却棒打鸳鸯等等之类的故事,都有一定戏说和夸张成分。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试问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如果不加上一点料的话,又怎么能编成剧本或者戏曲吸引大家去看呢?这就像新闻一样,人咬了狗绝对是新闻,值得报道一番,狗咬人那叫新闻吗?如果说包办婚姻导致双方生活不幸福的事情真的一件没有固然绝对了,但这种例子还是很少的,要是出现了在邻里之间肯定会传遍,乡亲们笑掉大牙,甚至是记录下来成为作品了,父母们也会觉得脸上无光,毕竟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不关心自己孩子婚姻幸福的人真的很少,从古到今都是这个道理。
关键词: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