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学

达人

时间:2019年12月04日 .共发0篇. 0关注

文学走到今天已经不再神圣,但文学并未消亡。它今天不会消亡,明天仍会充满勃勃的生机。随着物质社会的发展,我们的精神需求也就越来越高,这使得文学的继续存在成为可能。文学就是生命的一种需要。我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同大家交流文学,换句话说,我们交流的是生命的一种必需品。

我们今天在这里谈论的是“文学”,而不是“应试作文”。我对学生的应试作文的要求十分明确:主题要鲜明、语言要流畅、结构要明朗,总之是要“戴着镣铐跳舞”。但对文学创作,却不能如此简单粗暴地作出要求。我判断一个学生的文学根底如何,主要看两点:一是看你是否具有充满个性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看你是否具有出色的思维品质。我觉得这两点很重要。在这次校园作文大赛的评选中,刘波老师将他初选出的好文章让我再审读,我就是基于以上两点来看待大家的作品的。

因为大家的作品各有优缺点,我不好在这里一一作出评点。我只能这样说:大家的成功也就像“新概念”的许多成功者一样,就是能够以自由活泼的语言准确地“渲泄”出个人的情绪,并且能让许多人产生共鸣。这是80年代后作家的长处,也是80年代后作家能够走红的重要原因。80年代后作家的作品,我断断续续地看了一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韩寒和张悦然。韩寒的杂文写得十分出色。他给人的感觉是不喜欢正面看人,偏偏从侧面去审视你,偷偷摸摸地记下你的缺点和弱点,然后再杀你个措手不及。张悦然的小说写得十分好。在我的印象中,她是唯一一个被正统文学刊物接纳的80年代后作家,从去年到今年,《上海文学》、《青年文学》、《人民文学》等刊物纷纷推出她的作品。从她精微的语言表现力和出色的想象力可以看出她是有着极大的天才。

但今天在这里,我要提倡“我们的文学”,而不是“别人的文学”。“我们的文学”又是怎样一种文学呢?这不是一种理论主张,而是一个认识问题,甚至仅仅只是一个常识问题。像“别人的文学”一样,它也必须是一种“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文学。所谓“不拘格套”,就是要提倡自由,提倡天马行空;所谓“独抒性灵”,就是要提倡真实,提倡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真实。总之,要用我手写出真正传达出我们的生命感受的文字。

但我们的校园文学的现状又是怎样的呢?从我的阅读感受包括对这次参赛作品的感受来看,我认为当前的校园文学主要存在以下两种弊病:

一是模仿的情况十分严重。现在的青少年喜欢有个性,可不少人正是在对个性的追求上丧失了个性。很多人只知道像韩寒那样写作叫个性,却不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按自己的感受写作也叫个性。单说语言方面,我们很多同学喜欢像80年代后作家自由自在地玩弄词语,但为什么别人玩弄出的语言像朝阳下的露珠,自由自在地放射五彩的光芒,而我们不少人玩弄出的语言却像满地玻璃碎片杂乱地反光呢?因为我们模仿的只是形式!我们提倡自由,但我们写作的语言只能忠实于作者本人,而不是摹仿的范本。语言问题是当前校园文学创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我只想对大家说:我们的文字应该是美的语言,是有着作者独特感受的语言。我们的文学语言应该跳出模仿的牢笼,应该拒绝杂乱无章!

当前校园文学创作存在的第二大问题就是我们这些校园文学爱好者缺乏真正的现实感和历史感。前面已经说过,当前校园文学的成功在于它做到了对我们这代人的情绪的痛快渲染。但情绪毕竟是一种表层的东西,能将它表达得淋漓尽致的人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写手”,但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优秀的作家应该是对生活和生命敞开胸怀的人,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和历史感的人。正因为如此,我喜欢陕西和山东作家,而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大多是生长在这两片土地之上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亲情”这个现实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话题,有几个人围绕它写出了好的作品呢?我当老师快一年,但我没有读到一篇关于这个话题的优秀之作!在这里,我想提到我曾在南京的《青春》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写亲情的文章。凡是读过我这篇文章的人都十分感动,我的一个朋友甚至紧紧握着我的手,好半天才说:“你的作品让我看到了我的父亲。”我的文章肯定没有写到他的父亲,但正是作品中所具有的现实感让他产生了深深的感触。因为我在写我父亲时,始终把他和大地联系在一起,大地的痛苦也就是我父亲的痛苦,是千千万万父亲的痛苦。这样,我父亲的形象也就是千千万万父亲的形象。也许正因为作品中的现实感所具有的感人力量,后来这篇文章被《中学生阅读》转载了。前些时日,我读了文学大师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书中有这样两个人物:一个是为了赈济穷人而成为杀人犯的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一个是为了养活全家而沦为妓女的索菲亚。拉斯柯尔尼科夫因为帮助索菲亚而与她结为好朋友。小说有这样一个细节:有一次谈心的时候,拉斯柯尔尼科夫突然跪在索菲亚脚下吻她的脚趾,索菲亚吓得大叫起来:啊,你这是干什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拉斯柯尔尼科夫回答:我不是对你膜拜,我是对人类的一切痛苦膜拜!这个细节太感人啦,几乎让我睡不着觉!可是我从没有在中国作家笔下读到这样动人心魄的细节。这是大师的笔法,更不可能出现80年代后作家的笔下。面对这样的细节,80年代后作家编织的那些庸俗的爱情故事显得多么苍白多么虚假!80年代后作家还普通缺乏历史感,他们以为凭借自己的才气巧妙地玩弄几个词语就能开创一个全新的文学时代。其实,人类的历史何其漫长,谁能抛弃得了呢?我说这话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多读前辈们的名着,而不拘泥于流行的文字。我们要从前辈的作品中领悟人类的智慧。还要多读历史书,培养开阔的眼光,不要老是陶醉于自我的情绪之中。我提倡“我们的文学”,着眼点不在于早点使我们出名,而是从根本上增强我们的文学素养。

文学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它从自由而真实的心灵出发,又指向自由而真实的心灵。它不仅能满足作者本人的需要,更能满足千千万万读者的需要。自由而真实的心灵是拒绝模仿的,我们的义务就是要用一枝真诚的笔传达出这种真实和自由。尽管这是一个物欲横流、价值迷落的时代,但我依然想对所有文学爱好者说:文学依然神圣,而且永远神圣!


相关标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