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中物理教学总结
一、抓好入门教育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二、注重实验教学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2、利(初中物理教学总结)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3、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4、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三、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再者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四、教师应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五、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六、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初中物理虽然需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但同时也要重视记忆,不要死记硬背绝对不是不要记,不要背,而是更加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的规律,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要求:每节课要认真听讲,加强对知识的理解,课后留出几分钟的时间进行记忆。上午的课,中午要重温一遍,下午的课傍晚要重温一遍,作业前要重温一遍。睡前再一遍,每周要对本周的知识进行一次回顾,再以后是一个月,三个月。这样学到的知识基本上在大脑里扎下了根,想忘记都很难。记忆时要注意找规律、找特点,要准确记住各种定义,定律的文字表达和各种物理量的单位,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物理计算公式与数学计算公式的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公式的每一项都有物理意义和单位,在记忆物理表达式时,一定要记住各项的物理意义和单位。以上是我在本学期从事物理教学工作的一点体会,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总结。
篇二:初中物理教学总结
初二物理
第一章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吉他弦被弹拨发声时,用手按压住琴弦,声音就会消失,这是因为发声物体(鼓)停止了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能传声,在真空中不能传声。钓鱼时,河岸上的脚步声会把鱼吓跑,这说明水也能够传声。
3.女高音和男低音的主要不同之处是音调。一个同学大声说话和小声说话主要是他的声音的响度不同。
4.乐音的三个特征是:(1)音调;(2)响度;(3)音色。
5.人耳所能听到的声波范围通常在20Hz到20000Hz之间。频率高于听力上限的叫超声波,频率低于听力下限的叫次声波。
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由于发声体的杂乱无章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干扰的都属于噪声。
7.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是指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
8.通常情况下,人们把水的固态、液态、气态称为水的三态。其它物质一般也有三态。例如,铁水是液态,干冰是固态,色拉油是液态。
9.物体的冷热程度是用温度来表示的。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或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10.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使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它是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一百度。该温标的三十度记录为30℃。体温计中的液体是水银,它的最小分度值为0.1℃,它的测量范围为35-42℃。
11.水变为水蒸气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和沸腾。
12.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的温度叫做沸点,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是100℃。
1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做液化。汽化时液体要吸热,液化时气体要放热。液化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熔点()沸点()
水银—39357
萘80218
氮—210—196
14.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钢水变成钢锭是凝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15.根据图表格可知,在—30℃时,水
银为液态,氮为气态,萘
为固态。
16.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是晶体。
17.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升华过程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要放热。
18.严禁用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而且应该用外焰来加热。
19.人工降雨有三种常用方法:一是向云层中输送冷却剂,一般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另一种方法是向高空撒布与冰晶结构极为相似的碘化银、三氧化二铝、樟脑或酒精等药剂,作为吸附水汽、加速水汽液化或凝华的物质,使云中的冰晶增多,或云中小水滴增大而降雨;还有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直接喷出直径约为0.05mm的水滴,使云层底部的小冰晶相互合并、变大而形成降雨。
20.自然界中的水,总是通过物态变化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循环着,而物态变化时总需要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
吸热的物体能量增加,放热的物体能量减少,就是说,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1.吹气和哈气都是从人嘴中出来的气。夏天用嘴“吹气”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开水蒸发,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使手变暖,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22.下列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酒放在瓶子里逐渐减少:汽化(2)春天,冰雪消融:熔化
(3)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4)冰冻衣服的晾干:升华
(5)用旧的白炽灯灯壁变黑:先升华,后凝华
23.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舞台上的灯光和激光束、煤气的火焰都是人造光源。
24.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它可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
25.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个实验说明光的色散现象。首先,用实验研究这种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6.光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还能使胶卷感光等,这说明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光能。
27.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28.激光和红外线是两种特殊的光污染。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很多藏民患有一种叫做畏光眼炎的眼病,就是由于受太阳中紫外线侵袭的缘故。
29.我们在通常情况下,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漫反射;而黑板某一小部分“反光”是由于光线射到这一小部分时发生了镜面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的缘故。
30.如图所示,m为平面镜,F为可绕on转动的屏,入射光线Ao在屏e上,当屏F和屏e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时,才能在屏上看到反射光线。
31.射击瞄准时的要领是:“三点(目标、准星、缺口)一直线”,这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5千米/秒。
32.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则不同,前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引起的。
33.用笔尖垂直接触平面镜,笔尖距笔尖的像6毫米,则平面镜玻璃厚为3mm。
34.黄颜料除了反射黄光,还反射橙光和绿光,同时吸收其它色光,蓝颜料除了反射蓝光,还反射绿色,同时吸收其它色光;如果将这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则混合颜料呈绿色。
35.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物理学领域中,战国初期的墨翟在力学、声学、光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时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
36.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由增大到时,则反射角增大(填“增大”或“减小”),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的夹角改变10度。
37.要使人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镜的夹角为90度。
38.一些同学到山区游玩时,可用平面镜改变太阳光的传播方向,使其射人岩洞的内部。
39.某人站在平面镜前的1.5米处,镜中的像离他本人3米远。如果他向镜子前进0.5米,则像离镜子的距离为2米,像的大小不变。
40.太阳光通过一个很小的三角孔,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圆形(填形状)光斑,它是太阳的实填“实”或“虚”)像。
41.透镜可以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是凹透镜。
42.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称为凸透镜的实焦点,这是光实际会聚的点。
43.平行光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如果逆着发散光线的方向延长,它们也会相交于主光轴的一点,这点称为凹透镜的虚焦点,这不是光实际会聚的点。
44.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幻灯片放在距凸透镜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但大于一倍焦距,在光屏上可以看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45.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线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在这种情况下,小灯泡的成像情况是不能成像(填“缩小倒立的实像”、“放大倒立的实像”、“放大正立的虚像”或“不能成像”。)
46.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则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15cm<f<30cm,若将物体放在该透镜前12cm处,则物体的成像情况是正立、放大、虚像。
47.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始终大于一倍焦距时,物体离透镜越远,像越小;物体离透镜越近,像越大。
48.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某同学利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比较它们的焦距大小,实验时凸透镜和烛焰的距离保持10cm不变,蜡焰通过三个凸透镜成像情况如表所示,由此可以推断:透镜乙的焦距最小,透镜丙的焦距最大。
49.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被拍摄的物体应在距镜头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上,在照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50.一束光线与水面成38度角,其入射角是52度,反射角是52度,若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互相垂直,折射角是38度。
51.在使用幻灯机、照相机、放大镜时,能成缩小的实像的是照相机,能成放大的虚像的是放大镜,能成放大实像的是幻灯机。
52.凹透镜、凸透镜、凹面镜、凸面镜和平面镜都是常见的光学器材。近视眼的镜片是凹透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教学投影仪上的反射镜是平面镜,汽车观后镜是凸面镜。
53.如图所示,空杯底放一枚分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好看不到分币,保持杯子和眼睛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子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将会看到“分币”向上浮起,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
54.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近视眼需配戴的镜片是凹透镜。
55.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个凸透镜组成望远镜,其中目镜焦距短,物镜焦距长,这种望远镜视野较广,特别适宜与观察行星和月球。不能用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或其它强光源,否则,会所伤眼睛,甚至会失明。
56.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57.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国际单位是米/秒,读作米每秒。
58.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4×千米=5.4×109厘米=5.4×107米。
(2)54千米/小时=15米/秒。
(3)0.25升=250=2.5×10-4。
(4)400=0.04=4
59.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
(1)茶杯的高度约12厘米。
(2)普通公路宽约340分米。
(3)墨水瓶的容积约为60毫升。
(4)课桌的面积约36分米2。
60.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应注意观察量程、最小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6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半分钟内通过120米的路程,则这个物体在前60米距离中的速度为4米/秒。
6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12分钟。
63.小船以5米/秒的速度向东行驶,相对于坐在船上的人来说.船的具体运动状态是静止,岸边树的具体运动状态是以5米/秒的速度向西运动。
64.用拉长的塑料软刻度尺量衣服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小。
65.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值分别是462mm、464mm和
463mm,此物体的长度是463mm。
66.上海即将建成我国第一条磁悬浮列车铁路线,列车运行时速可达500km/h,如果乘
坐这一时速的磁悬浮列车从上海到杭州约200km的路程,需要24分钟。
67.1990年4月7日我国长征3号火箭成功地发射了“亚洲一号”同步卫星。它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1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分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舞台上的灯光和激光束、煤气的火焰都是人造光源。
2.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它可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
3.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这个实验说明光的色散现象。首先,用实验研究这种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4.光使周围变得明亮,变得温暖,还能使胶卷感光等,这说明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光能。
5.验钞机是利用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制成的。
6.激光和红外线是两种特殊的光污染。我国青藏高原上的很多藏民患有一种叫做畏光眼炎的眼病,就是由于受太阳中紫外线侵袭的缘故。
7.我们在通常情况下,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发生了光的漫反射;而黑板某一小部分“反光”是由于光线射到这一小部分时发生了镜面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的缘故。
射击瞄准时的要领是:“三点(目标、准星、缺口)一直线”,这利用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5千米/秒。
8.桥在河里的倒“影”和立竿见影的“影”,从它们的成因来看原则不同,前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引起的。
9.用笔尖垂直接触平面镜,笔尖距笔尖的像6毫米,则平面镜玻璃厚为3mm。
10.黄颜料除了反射黄光,还反射橙光和绿光,同时吸收其它色光,蓝颜料除了反射蓝光,还反射绿色,同时吸收其它色光;如果将这两种颜料混合在一起,则混合颜料呈绿色。
11.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物理学领域中,战国初期的墨翟在力学、声学、光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代表了当时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
12.当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由增大到时,则反射角增大(填“增大”或“减小”),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的夹角改变10度。
13.要使人射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平行,则这两个平面镜的夹角为90度。
14.一些同学到山区游玩时,可用平面镜改变太阳光的传播方向,使其射人岩洞的内部。
15.某人站在平面镜前的1.5米处,镜中的像离他本人3米远。如果他向镜子前进0.5米,则像离镜子的距离为2米,像的大小不变。
16.太阳光通过一个很小的三角孔,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圆形(填形状)光斑,它是太阳的实填“实”或“虚”)像。提问者评价
不错啦、其实下面还有一个也蛮好的。
不过我们考的比较和你的贴近。
楼下的同志不好意思啦
篇三:初中物理教学总结
物理这门自然科学课程比较比较难学,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物理课初中、高中、大学各讲一遍,初中定性的东西多,高中定量的东西多。在高中理科各科目中,物理科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学过高中物理的大部分同学,特别是物理成绩中差等的同学,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物理教师和同学们认真研究。下面就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以便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做?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做,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
要想学好物理,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获。关于这一条,请看以下三条语录:
我决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国文学家)
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道尔顿(英国化学家)
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高尔基(苏联文学家)
功夫如何下,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哪些具体要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下面我们分几个层次来具体分析。
二、要注意学习上的八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这里最重要的是: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这五个环节。在以上八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少的学习方法,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一)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举一个例子。比如说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再说一下基本方法,比如说研究中学问题是常采用的整体法和隔离法,就是一个典型的相辅形成的方法。最后再谈一个问题,属于三个基本之外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些简练易记实用的推论或论断,对帮助解题和学好物理是非常有用的。如,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同一根绳上张力相等;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洛仑兹力不做功等等。
(二)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
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四)上课。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思或尽量少走思。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笔记本。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六)学习资料。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篇四:初中物理教学总结
初二物理教学总结初二物理教学总结
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指导思想: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二、学情分析本届学生,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初二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现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e、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五、教学进度表(附表)二oo七年九月三日今日推荐
78份文档
160份文档
20份文档